好萊塢電影業現在和30年一樣,好莱依然無法預測
據海外網報道,坞电英國《經濟學人》(The影业 Economist)日前發表了題為《即便現在,依然無人知曉》的现无文章。文章稱,法预好萊塢電影業現在和30年前一樣,知成依然無法預測。败年
全文摘編如下:
1983年,好莱王牌電影編劇威廉姆·高德曼(William Goldman)在《銀幕春秋》(Adventures in the Screen Trade)一書中揭露了電影行業的坞电內幕。當時好萊塢正處於混亂之中。影业各個電影製片廠接二連三受挫,现无處境非常艱難。法预其中最嚴重的知成要數西部片《天堂之門》(Heaven s Gate)。這部電影於1980年上映,败年耗資4400萬美元(這在當時可是好莱一筆巨資)。由於票房慘敗,製作該部電影的聯美公司(United Artists)遭受了災難性的打擊。人們對高德曼的著作印象最深刻的是,他指明了電影業的一條鐵律,“沒有人知曉任何事情”:一部電影是會成為賣座大片還是會慘敗而歸?誰都可以進行猜測。
30年過去了,隨著《獨行俠》(The Lone Ranger)這類巨製大片的上映,好萊塢的情況還是一如從前。或許比以前更甚。如今的電影製片廠認為,要想讓人們來到電影院,影片就必須具備轟動效應,所以製作成本可以高達3億美元,營銷成本還要再加上1億至1·5億美元。去年,當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冒險片《火星上的約翰·卡特》(Johnny Carter)以失敗收場時,這個娛樂業巨頭蒙受了1·6億美元的損失。迪士尼製片廠主席裏奇·羅斯(Rich Ross)被告知:再見,有時間一起吃午飯。也就是說,他被解雇了。
著名導演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認為,如果幾部大片同時受挫,那麽電影製片廠就可能會麵臨“徹底失敗”。現在,製片廠一般隻拍攝兩種類型的電影:耗資巨大的大片和成本在2500萬美元以下的低成本電影。製片人凱文。米舍(Kevin Misher)認為,“好萊塢和美國一樣,中間階層都受到了嚴重擠壓。”
1983年,高德曼描述了電影製片廠如何一步步放棄努力,不再發展自己的想法。當時,自由劇作家、製片人以及其他外部人士在好萊塢兜售已經製作好一攬子計劃,一般包括已經簽約的演員和寫好的劇本。如今,製片廠紛紛削減研發成本、增加營銷預算,所以他們更加依賴外人來設計自己的產品。想象一下,如果蘋果公司或者豐田公司也這麽做會有什麽後果。此外,製片廠還試圖吸引外部資金來為拍攝電影籌資。一種新型中介機構應運而生,如威秀娛樂集團(Village Roadshow Entertainment Group)和天舞影業公司(Skydance),這些公司專門負責資金項目。
正如高德曼所描述的那樣,製片廠主席和籃球教練一樣:“他們每天早上醒來時都清楚,自己早晚有一天會被解雇。”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。隨著電影製作成本不斷上漲,製片廠主席被一部失敗的電影終結職業生涯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。在過去的18個月裏,製片廠主席的更迭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:在6個主要製片廠中,有4家都經曆了最高負責人的變動。在1983年,擔任製片廠主席一般是失敗的經紀人。如今,他們一般都是商人。舉例來說,在9月份接管康卡斯特環球製片廠的傑夫·謝爾(Jeff Shell)是電視台老板,沒有任何電影從業背景。
雖然所有人都明白無人可以預計一部電影的票房,但是製片廠依然把早期剪輯的電影交給專題小組來討論,進而決定如何宣傳和營銷影片。然而,即便是電影上映之後,依然沒有人能夠清楚地解釋為何這部電影會大獲全勝,那部電影卻慘敗而歸。盡管製作方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表達了自己的擔憂,但是由喬治·克魯尼(George Clooney)和桑德拉·布洛克(Sandra Bullock)主演的《地心引力》卻是本年度最賣座的影片之一。這其中的原因何在?相比之下,盡管迪士尼公司寄予厚望,由約翰·尼德普主演的《獨行俠》卻一敗塗地。這又是為什麽呢?
30年前,好萊塢拍攝的影片的目標人群是“購買爆米花的人”,也就是年齡介於16歲至24歲的年輕人。在他們癡迷於手機之前,這個年齡段的人喜歡結伴去電影院。後來,好萊塢致力於拍攝那些製作成DVD非常暢銷、適合在家裏觀看的電影。據調研公司IHS稱,在2004年的鼎盛時期,DVD的銷售幾乎占到了美國大型製片廠年度總收入的48%·但是在2004年之後,DVD的銷售額已經下降了近一半。
如今,好萊塢試圖為新興大國的觀眾量身打造影片,尤其是中國的電影觀眾。現在,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。一部電影走得越遠越好,這就意味著,製片廠正在向海外市場投放一些包含美國元素較少的影片。索尼影業公司的老板邁克爾·林頓(Michael Lynton)表示,“如今,好萊塢大片已經不再附帶美國的價值觀了。”福克斯電影公司拍攝的4部《冰河世紀》係列動畫片就是很好的例子。這一係列動畫片總共收入約8億美元。其故事背景並沒有確定的時間和地點,而且很容易用當地語言為片中的各個角色配音。
用高德曼的話說,好萊塢一直是一個“等級分明的地方”。現在依然如此,隻是各個等級正在發生變化。以前,人們認為在電視行業工作還不如失業;如今,電視行業是財力最雄厚的行業,所以劇作家、製片人和製片廠都更加注重電視。至於現年82歲的高德曼,他已經搬到了紐約,正在創作一部音樂劇。巧合的是,大型電影製片廠也正在向百老匯音樂劇投資。但是,正如《希特勒的春天》(Springtime for Hitler)所顯示的那樣,人們其實對百老匯音樂劇的命運也一無所知——由梅爾·布魯克斯(Mel Brooks)編導的這部音樂劇看似注定會失敗,結果卻引發了轟動。
作者:焦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