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合夥人》在內地大獲成功
《黃金時代》劇照 合拍越來越成熟 “合拍片”一度是爛片的代名詞,不僅讓內地觀眾看得別扭,更讓不少香港觀眾聞之色變,但這種情況在去年有了大幅改變。今年金像獎五部最佳影片提名中,有四部是票房口碑兼優的合拍片。王家衛磨礪八年的《一代宗師》,故事起於佛山、決戰東北、葉落香港,盡得民國風流;《西遊·降魔篇》是周星馳對自己巔峰時期作品《大話西遊》的顛覆和再創造;《掃毒》令人看到港片經典《英雄本色》的影子;《激戰》是擅長港式警匪片的林超賢對拳擊題材的新挑戰。 林超賢曾經嚐試在香港為《激戰》找投資,但香港投資人對拳擊勵誌題材沒信心,此前也沒有成功案例,後來是內地的博納影業接下了這個項目。去年,林超賢的《激戰》香港票房超過4500萬港元,和《掃毒》一起成為僅有的兩部挺進去年香港票房前十的華語片,在內地的票房口碑亦不俗。對於港味的堅持,林超賢覺得不需要刻意:“電影是我的工作,我都在這個行業裏這麽久了,我們在跟隨市場的改變去改變、跟著市場去走的時候,你自己的東西還在,大家都是在那裏成長的,你所有的味覺都是在那裏成長時培養出來的,是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的,所以不需要一直都跟自己說,‘我是那種味道,需要堅持什麽’。” 導演陳嘉上認為香港電影選擇“北上”,不是願不願意的事,而是為了生存下去,必須得做的事。香港導演已經用10年的時間在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內地的政策、文化環境,“我越來越沒有壓迫感。以前(壓迫感)很強,寫劇本很難。香港導演別硬去接內地地氣,那樣一味迎合內地觀眾,反而丟掉了自己的特色。我看到葉偉民拍出《人在囧途》時,我覺得他把握到內地人的口味了。我說這是進步。現在要照顧內地市場,香港導演們各自用各自的方法去比拚,這種靈活度、自由度越來越大。” 陳嘉上還看到了香港電影在“北上”之後對題材的選擇的改變,“合拍越來越成熟,種類越來越多,以前大部分電影選擇古裝曆史神話題材,融入香港電影元素後的內地電影市場,類型種類開始豐富,警匪、災難、驚悚、科幻、諜戰……表現手法也越加成熟多元。整體呈一片欣欣向榮之勢。我常說,不要把自己困在中國市場裏麵,要提醒自己是為全世界拍電影。” 香港導演關錦鵬將工作重心放在內地,他認為現在內地的電影公司開始投資係統化、拍片製度化,無論題材選擇和發行都有了更大的眼界。在關錦鵬看來,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已在向類型電影發展,“香港電影從來都是在一個商業取向的環境中,把類型電影拍到極致,江誌強(安樂影業老板)一直在做一些前導性的貢獻,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、《寒戰》、《風暴》的成功都是得益於典型的類型電影。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給題材、拍攝地,甚至合拍概念都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。” 手工作坊式的本土製造 雖然“北上”風潮不可阻擋,但是仍有一些普通觀眾眼中的陌生名字,比如陳果(《那夜淩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)、胡耀輝(《一路向西》)、黃修平(《狂舞派》)、麥曦茵(《前度》)等導演“堅守”著港片本土市場。 恐怖片從來都是香港電影的重要片種,僵屍片中的直跳僵屍和茅山道士更是風靡一時。去年,歌手出身的麥浚龍發表導演處女作《僵屍》,主演錢小豪、陳友、鍾發、吳耀漢等當年一眾僵屍片熟麵孔出現,令影迷深感懷舊與親切。《僵屍》雖然是致敬之作,但不乏新意,深具文藝氣質。 去年香港還有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電影,那就是黃修平的《狂舞派》,講述一群熱愛舞蹈的年輕人追求夢想的故事,在香港本地收獲高口碑與票房,並獲得今年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、最佳新晉導演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新演員、最佳原創電影音樂、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六項提名。這部香港本土電影並未刻意強調香港情懷,卻處處透露出香港情懷。 日前正在香港上映的由陳果執導,改編自網絡小說的《那夜淩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掀起了觀影熱潮,全港30家影院一天排片超過500場,甚至超過《美國隊長2》。陳果鏡頭下的香港“死城”,荒謬的橋段,充滿黑色喜劇風格。雖然影片故事並不完整,結尾不知所雲,但不少港人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記憶。 不過堅守本土的導演能做的,隻是紮堆拍著恐怖驚悚片、情色片、青春片,把曾經的“香港電影工業”當作現在的手工作坊來經營。以去年為例,香港本土票房前25名的電影裏,純正的香港電影隻有《僵屍》排在第25位。投資小造成票房基數差,票房差反過來讓投資人壓縮投資金額,這樣的惡性循環,正在進一步扼殺堅守香港本土的導演們的生存空間。黃修平坦言,“我不抗拒合拍片,但有一些電影計劃,我覺得審批沒有問題,但最後文件下來,有很多地方要改動。我覺得這種改動會把我整個電影的創作靈魂改掉,我就寧可在香港用小一點的資金去拍。”據悉,投資1500萬港元的《僵屍》為了回本,導演麥浚龍已經開始為內地上映重新再剪一版。關於“合拍片”,他先是定性道,“不管合不合拍,對我來說就是一部電影,‘合拍片’至少不是負麵詞語。”然後表明態度,“如果去拍(合拍片)就要把想拍的東西放進去,選擇都是雙向的,沒有人逼你去拍電影。” 新導演新勢力 近年來,香港演員斷層的話題被頻頻提及。正當我們在憂心香港演員們帶來的“審美疲勞”時,他們紛紛轉行做導演。 香港電影圈有個慣例,導演要從場記、編劇等做起,經過幾年,甚至十幾年穩紮穩打才可能坐上導演椅。《寒戰》的導演梁樂民、陸劍青就是這麽熬過來的。
作者: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