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大銀幕上那些鮮活有溫度的个人角色們,我們能切身體會到,娱评身處各種困境的柏林变更人們在命運中浮沉,在生活的电影酸甜苦辣中鍛造,他們或許與我們一同呼吸,节求或者就是关注我們本身。
在強大的世界共鳴中,我們看到柏林電影節更“接地氣”的个人方向,改革的堅定。大議題固然值得關注,而那些世界各個角落的小人物們的故事又何嚐不彌足珍貴呢?柳暗花明又一村,柏林發現了新視點。
在23部主競賽單元之中,就可以看出此種傾向。華語電影的三席——《無人區》、《推拿》、《白日焰火》或多或少都與人性千絲萬縷;《河的第三邊》、《傑克》、《馬貢多》、《在空中》和《少年時代》以及《布達佩斯大飯店》和《71年》講述父子關係。故事千百變化,唯一不變的是父愛如山的真情。
麵對老態龍鍾的威尼斯電影節與如日中天的戛納電影節,柏林電影節有一種急迫的變革之心,威尼斯電影節因缺乏個性陷入一種疲態,而戛納電影節手握藝術與商業,如火如荼,柏林電影節的前路又在何方?窮則變,變則通,從本屆柏林電影節呈現的氣象來看,它已經開始做出了新的變化,即通過電影藝術性的魅力,捧出有才華的導演,贏得更權威的話語權。
英格瑪·伯格曼、薩蒂亞吉特·雷伊、米開朗基羅·安東尼奧尼、羅曼·波蘭斯基和法國“新浪潮”導演讓-呂克·戈達爾、弗朗索瓦·特呂弗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成功。那裏曾有如此閃耀的戰績。相信以後的柏林電影節會成為更多充溢才華的導演的“福地”。
作者: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