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 奮進新時代 不忘來時路 ——記《1921》主創團隊重走紅色地標之旅 正文

奮進新時代 不忘來時路 ——記《1921》主創團隊重走紅色地標之旅

2024-12-28 17:44:52 来源:鹹嘴淡舌網 作者:探索 点击:135次

上海、奋进延安、代不地标西柏坡、主创重走之旅長沙、团队武漢、红色重慶、奋进北京,代不地标這些閃耀炫目光芒的主创重走之旅紅色地標,不僅擁有鐫刻著英雄的团队豐碑,更是红色在近現代華夏大地上譜寫的史詩。一個多月來,奋进《1921》主創團隊努力追隨革命先輩走過的代不地标光輝足跡,用腳步丈量這些紅色熱土。主创重走之旅沐浴百年輝煌史,团队重走先賢奮鬥路,红色他們慨當以慷,努力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狀態,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。

奮進新時代 不忘來時路  ——記《1921》主創團隊重走紅色地標之旅(圖1)

信仰淨化之旅:看星火燎原

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大地上,紅色資源星羅棋布。一個個紅色地標,星火燎原般串聯起革命曆史,傳承著紅色基因。一個多月來,在上海,在延安,在西柏坡,在長沙,在武漢,在重慶,在北京,《1921》主創團隊也被革命先輩謙虛謹慎、戒驕戒躁、艱苦奮鬥、勤儉節約的傳統深深感染,感受到信仰 “千磨萬擊還堅勁”的力量。

正是黨如此深入地理解國情,以人民為中心,相信人民群眾之偉力,才有了農村包圍城市、武裝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。從城市到鄉村,從東南到西北,《1921》主創因而得以跟隨黨的足跡,跨越大半個中國:

上海,作為黨的初心始發地,見證了黨誕生初期的蓬勃發展。而當1949年鍾山風雨起蒼黃後,解放軍進駐上海整齊地睡在馬路上的照片,更是讓人民軍隊秋毫無犯的形象傳遍了全世界。

這裏也是《1921》啟程和正式啟航的地方,影片得到了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與幫助,去年七一在“一大”會址開機,大部分鏡頭畫麵也都是取自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。也正是緣於此,在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,電影《1921》主創重回上海“一大”會址舉辦首映儀式。

在三湘大地的長沙,這裏不僅有著“惟楚有才,於斯為盛”的文化傳承,更有“到中流擊水,浪遏飛舟”的革命豪情。《1921》主創們也來到橘子洲頭,深情緬懷革命先輩,在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前留下珍貴紀念。湖北也是革命重鎮,革命年代的湖北籍英雄前赴後繼,拋灑熱血,而在武漢,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和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已成為知名紅色景點,也是在武漢,主創們同樣接受了一番革命精神的洗禮。

抗戰時期的延安,更是當時全國青年翹首以盼的“紅色聖地”。那裏不僅有楊家嶺的紅旗,還有棗園的燈光。鳳凰山麓,王家坪院,《1921》主創們來到這片熱土後,默默地感受這種紅色氣質,還參觀了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,學習了魯藝舊址乃至延安的相關革命曆史。

“裝點此關山,今朝更好看”,近距離地瞻仰這些革命史跡,總是讓人心潮澎湃,不自覺代入當年的槍林彈雨與熱血魂魄,這也是為什麽近年來,“重走長征路”等活動總能給人奮進的精神力量。

文化尋根之旅:不忘來時路

對紅色史實娓娓道來的主旋律影視劇,對於觀眾來說不啻為一次文化尋根之旅,不僅有助於把紅色文化資源 “立起來”,更在於讓它“活起來”。在電影《1921》裏,人們記住了老漁陽裏2號《新青年》編輯部、樹德裏望誌路106號這些上海知名街巷裏弄,它們與北大紅樓、合肥延喬路這些紅色地標一起,在建黨百年期間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慕名而來者。

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秘書長王洋這樣稱讚電影《1921》:“做到了將嚴肅的黨史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,並讓觀眾產生共情。”

 “曆史,不僅寫在曆史書上,也鐫刻在像‘一大’會址這樣的曆史遺址中,閃動在像《1921》這種現實題材影片的光影裏,最終凝聚在所有人的心中”,《1921》出品人,騰訊集團副總裁、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在上海首映儀式現場表示。

而誕生於重慶的“紅岩精神”,也正是在《在烈火中永生》等影視劇的弘揚下,與“紅船精神”、 “延安精神”一道,成為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,豐富著祖國大地的紅色血脈。當然,這裏還有曾家岩50號周公館的八路軍重慶辦事處,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《新華日報》。而《1921》主創團隊在炎夏的抵達,也是一場紅色文化探尋之旅,與這裏的紅色氣質相得益彰,得到了山城人民的熱烈反響。

在享有“新中國從這裏走來”美譽的西柏坡,毛澤東同誌“兩個務必”的告誡言猶在耳。也正是在西柏坡的窯洞裏,參加七屆二中全會的革命元勳們,規劃著新中國的美好未來。

《1921》主創團隊,也正是帶著對曆史周期律的思考,來到西柏坡致敬先賢。製片人任寧在西柏坡之行中表示,以史為鑒,可以知興替,《1921》努力用可視化的方式來講述黨史,就是為了讓當下的人們深度觸摸那段百年前的激情歲月。

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副主任史進平也向觀眾介紹說,電影裏毛澤東和李達將黨比作即將開張的新公司加以祝福,而1948年11月,毛澤東也正是在西柏坡寫給李達的信中說,“吾兄係本公司發起人之一,現公司生意興隆,望速前來參與經營”,這與電影片段無疑形成了一種巧妙的時空呼應。同場的《1921》聯合導演鄭大聖表示,為了引用這個紅色典故,劇組提前做了一些功課,而與紅色聖地西柏坡產生巧妙關聯,劇組也感到與有榮焉。

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。《1921》主創團隊“尋根”北大,也深深感受到北大師生家國天下的情懷。對於電影聚焦1921年的曆史含義,北京大學黨史研究中心主任陳晉認為,“1921”前80年曆史演變的“果”,是100年後今天一切中國社會發生巨變的“因”,1921年的建黨是先進知識分子把握大勢的結果,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真理的曆史進程。

信心凝聚之旅:精神的寶庫

從上海,到延安,到西柏坡,再到北京,這些紅色地標的接續與傳承,不僅道出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時間線索,更呈遞出了一把解碼中國的鑰匙,那就是在紛繁複雜的近現代時局中,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。

在延安,毛澤東同誌在窯洞裏寫下的《論持久戰》、南泥灣的荒山變良田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辟,如紅燭般點亮當時幽暗的時局;在西柏坡,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,“敢於鬥爭、敢於勝利”的“兩個敢於”振聾發聵;在北京,“宜將剩勇追窮寇,不可沽名學霸王”則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戰鬥號角。

正如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所說,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程,是苦難中鑄就輝煌、挫折後毅然奮起、探索中收獲成功、失誤後撥亂反正、轉折中開創新局、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百年。如果說苦難是黨誕生和發展的起點,那麽探索與奮鬥就是它代表時代發出的最強音。
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。撫今追昔,在一堂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下,《1921》主創團隊對黨的自我革命、奮鬥不息的精神有了更深認識。從井岡山初期隻有千餘人的革命火種,到後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從解放戰爭初期的“小米加步槍”,到完勝美械裝備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反動派,試問又有什麽艱難困苦,能夠難得倒中國共產黨?

這也是《1921》想著重突出的精神特質。也正像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潘悅所言,曆史是一艘裝載著現代人的記憶駛向未來的航船,電影《1921》通過高質量的敘事,為人們撐起了向前的桅杆。

《1921》監製兼導演黃建新表示,“拍這部電影對我們而言也是‘趕考’,前後總共花了五年時間,就是想更好地向黨的一百年致敬”。如今“新的一百年又開始了,我們滿懷信心”。 “不管走多遠,這些地標永遠是我們最初的起點。這個起點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方向,是我們精神的寶庫”。

 
作者:時尚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