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盟軍奪寶隊》海報
電影網訊 其實,《盟軍奪寶隊》本應有一個更文青一點的军夺中文譯名,它跟傳統意義上的宝队奪寶大片很不一樣。散文似的老文路節奏,深沉的青们起反戰情懷,大量藝術品的吞雄呈現,使得該片溫吞舒緩,评盟意味綿長。军夺所以,宝队不要以為有了喬治·克魯尼和馬特·達蒙就能看到像《十一羅漢》一樣的老文路爽片,純粹圖刺激的青们起請果斷繞行。
二戰後期,吞雄德國麵臨戰敗的评盟局勢,酷愛藝術的军夺希特勒頒布了一條《尼羅法令》:如果德國戰敗,他將摧毀自己掠奪的宝队所有文化瑰寶,超過600萬件的文物岌岌可危。於是,羅斯福總統簽署了組建盟軍奪寶隊的命令,一群藝術工作者穿上戎裝投身前線。他們不是身手不凡的俠盜,也不是訓練有素的特工,他們是建築學家、畫家、收藏家,而且大多上了年紀,有些甚至一輩子都沒打過架。然而,有戰爭就有犧牲,在納粹的子彈麵前,誰都有資格成為烈士。
這種類似於文藝青年與糙漢子之間的矛盾,構成了影片中最有趣的戲劇衝突——你會看見一個白斬雞範兒的老作家開槍殺人前眼含熱淚,你會看見馬特·達蒙踩到地雷時老家夥們還有心情開玩笑。此外,戰壕廢墟中被燒焦的畢加索畫框,一整箱從猶太戰俘嘴裏拔出來的金牙,以及有前科的史學家唐納德·傑弗裏斯在聖母前慘烈的自我救贖,也是十分令人動容的。這種時而詼諧時而煽情的反戰主義表達方式,就是《盟軍奪寶隊》身上最明顯的標簽了。
據說,片中複製了上千件的珍貴藝術品,其中包括《根特祭壇畫》、《最好的畫麵》等,絕對可以讓一個藝術門外漢瞠目結舌。當然,大多數觀眾並沒有那麽深的美學素養,再加上影片的節奏完全不火爆,戰爭環境也並不明顯,使其成為一部略顯溫吞的作品。要知道,憑借“二戰”、“奪寶”這樣的題材,還是有希望拍出一部蕩氣回腸的史詩之作的。
同時,影片無比豪華的卡司陣容,也受到淩亂的人物線索的影響,沒有發揮最大的價值。奧斯卡新科影後凱特·布蘭切特的戲份太少,好不容易“色誘”的馬特·達蒙,還未遂,著實可惜。
作者:焦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