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時代3》等粉絲電影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注意
最近內地電影市場不斷冒出票房黑馬,這些票房大賣的国影影片,導演不是响力張藝謀、陳凱歌、电影导演都成徐克之類的圈外大牌,而是人中一群剛跨入電影行業的新人導演。隨著《小時代》、国影《後會無期》等“粉絲電影”的响力大熱,電影圈“跨界風”達到一個新高潮。电影导演都成於是圈外,很多業內人士感歎:連郭敬明、人中韓寒兩位年輕作家都能當電影導演了,国影中國電影導演的响力門檻是否也太低了。
其實,放眼當下中國電影創作,從各種領域跨界而來的人比比皆是,作家導演、演員導演、編劇導演、歌手導演、老板導演以及從電視綜藝欄目轉型的導演等等,大有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的意思。所謂一白遮百醜,市場的繁盛掩蓋了很多創作上的問題,刺激了更多人加入導演行業一試身手,且有愈演愈烈之勢。客觀來看,這些導演的作品雖有亮點出現,但總體水平還很難跨越電影藝術那道隱形的門檻。
不是人人都能成為郭敬明,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韓寒的淡定,做導演,需要天賦,更需要機遇。郭敬明導演的粉絲再強大,也不可能讓中國電影水準和好萊塢看齊,票房隻能證明郭敬明導演的魅力,或許還能證明郭敬明導演在兩部《小時代》裏的導演能力超群,但和世界電影的前沿和潮流相比,顯然郭敬明導演肩上的擔子太重了。
誠然,中國電影需要更多的跨界力量帶給觀眾新的審美體驗和娛樂體驗,但跨界首先必得跨過基本的技藝門檻,否則就會給中國電影製造混亂。因此,一個健康的市場,應該以職業導演打底,非職業導演錦上添花。這就需要有一個健全的導演培訓機製。時下,由電影頻道和某集團聯合舉辦的“中國影響力”青年導演劇情短片創作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,從中會選拔出10名導演,每人可獲得百萬製作經費,而節目的總導演是成龍,總指導是張藝謀,這對於誌在成為職業導演的人來說,無疑是個福音,可以很好地彌補他們選材不當、拍攝經驗不足等弱點。
可以說,電影製作業是一個分工非常明確的行業,每個人都專精於自己所從事的業務,比如剪輯、攝像、美工、錄音等等。如果想做導演,你首先要選擇一個入行的職業,在自己的業務做好的前提下,不斷積累經驗、人脈。等到多方麵的條件成熟,你就可以考慮轉行做導演了。時下,其實有一批青年才俊具備了做導演的潛質,隻是缺少實踐、缺少專業指導、缺少讓大眾認識的機會。比如青年導演韓可一,他從事電影行當已有年頭,在這行中摸爬滾打,從廣告攝影指導做起,到獨立拍攝影片,韓可一憑借著自己對電影的熱愛和勇於吃苦的精神走到今天,已經具備了一名專業導演的專業素養。
當然,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,固然有對導演綜合素質的要求,但電影發展到今天,攝影、剪輯、美術、音樂等專業已經高度細化,不再需要導演必須是熟諳各個藝術門類的通才,導演的功力主要體現在他的創造力、思想深度、藝術品位以及一定的掌控協調能力上。誠如張藝謀所說,現在導演入行門檻變低,資金也願意進入電影行業,大家都有機會當導演。但是相比而言,導演行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,所以需要拍出有意思有特點的電影。
“中國電影到了一個關鍵時刻,越是機會多,越是需要更優秀的人才。”“中國影響力”給了青年導演一個機會,說不準下個“張藝謀”、下個“馮小剛”就從這裏麵產生。